供稿:王斯琪 审核:陈铮
2024年12月13日是第十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国人民共同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在这庄重而严肃的日子,城市测绘研究所党支部在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召开了题为“矢志不渝的初心”的主题党日活动,共同观看纪录片《大国脊梁》。
《大国脊梁》第1集名为初心。1915年1月,一本崭新的杂志悄然出现在上海街头,封面中央科学二字硕大醒目。翻开内页,西式标点,横排的版式,令人耳目一新,重磅文章《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更是发出了传播科学的呐喊。鲜为人知的是,这本在上海出版的杂志编辑部却在遥远的美国,编辑竟是一群二十多岁的中国留学生。相似的年龄,不同的命运经历,触发了在座学生党员心底的强烈震撼,不断提醒学生党员要坚定科技强国,科技救国的理想信念。
随着“在所有有中国人的地方,无数人为了新的中国,正默默地积蓄着力量,是他们支撑起我们的民族,支撑起我们的国家在向前进,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的结束语响起,同学们强烈的民族荣誉感、使命感涌上胸膛。时逢国家公祭日的到来,当刺耳的警报声再次响起,华夏儿女不断警醒自己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凝聚矢志复兴的磅礴力量,为新的时代贡献微薄之力。观影后,同学们群情激昂,热烈讨论,纷纷表达自己爱国的拳拳之心。
刘瑶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感受,说到:《大国脊梁》第一集,以“初心”为引,深情讲述早期科学家在风雨飘摇中坚守科学梦想的故事。赵元任等先辈,以微薄之力支撑《科学》杂志,其无私奉献与坚定信念,令人动容。影片不仅展现了他们如何在逆境中探索科学真理,更凸显了科学精神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这不仅是一部历史纪录片,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激励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科学精神,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刘星辰同学补充,在动荡的年代,他们怀揣“科学救国”的理想,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影片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感人的故事,展现了科学家们如何在逆境中坚守初心,用科学知识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这不仅是一部关于科学家的纪录片,更是一部关于梦想、坚持与奉献的赞歌。它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繁荣,也激励我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