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曹诗颂、陈强 审核:刘祥磊、蒋捷、谷天硕
7月9日,由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建筑大学、武汉大学联合承办的第五届“城市遥感”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全国数十个研究院所、高校的近300位学专家学者、师生、行业企业代表等参会交流。北京建筑大学157net银河集团院长刘祥磊教授和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黄昕教授主持开幕式。
会议主题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城市遥感”,设置1个主会场和4个分会场。会议开幕式和主题报告由《遥感学报》视频号、《遥感学报》B站和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大讲堂”智慧大讲堂平台同步直播,全国从事城市遥感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和从业人员约5万人次在线参会。
会议场景
会议开幕式
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永军教授代表主办方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承办方北京建筑大学和武汉大学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认为作为遥感科学与技术这个新成立的一级交叉学科的重要分支,城市遥感将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强大的分析应用能力,为城市治理、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希望大家可以借此次学术研讨会,可以分享城市遥感理论、技术与应用的最新进展与前沿成果,将极大推动我国测绘、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协同发展,共同为构建新型智慧城市,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做出贡献。
张永军教授致辞
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甄峰教授着重强调了城市地理与遥感、地理信息、城乡规划等学科的紧密关系,为更好的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等国家战略要求,发挥遥感、空间信息科学和城市地理结合的优势,特组织此次“城市遥感”学术研讨会,剖析行业需求,探讨新理论与新方法,共商“城市遥感”的未来发展趋势,推动“城市遥感”研究范围与应用领域向纵深方向不断拓展,为更加有效地应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等各类问题提供新途径,并将激发新的遥感科学研究领域和范式。
甄峰教授致辞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主任陆峰研究员也代表主办方对开幕式进行致辞。他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需求,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同时他也指出当前亟须借助新的科技手段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而遥感、地理信息科学则是城市智慧化管理不可替代的技术支撑,因此大会以“城市遥感”为主题组织了系列研讨会,探讨城市遥感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分享成功应用与实践。目前已连续举办四届,已成为专家学者交流城市遥感领域研究进展、探讨趋势与合作的优质平台。第五届会议将继续延续“开放办会、学术至上”的办会理念,进一步推动城市遥感方向的发展。
陆锋研究员致辞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系杜培军教授讲述了城市遥感学术研讨会定位与发展经历,从国家需求和国际趋势角度讲述了研讨会的源起,并介绍了历届研讨会的历史沿革,最后对“城市遥感”研讨会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和规划。
杜培军教授介绍会议历程
会场掠影
随后,六位遥感领域的知名专家向大会做主题报告,从城市遥感科学目标、城市遥感技术方法、城市遥感应用实践多个角度,展示和研讨城市遥感最新研究成果。主题报告环节由北京建筑大学国际发展学院院长、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秘书长蒋捷教授和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黄昕教授主持。
蒋捷教授介绍主题报告人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张兵研究员做了题为“高光谱遥感与智能化处理”的特邀主题报告。张兵研究员首先明确了高光谱遥感在对地观测中的关键作用,并从高光谱遥感的基础理论、成像原理、图像处理、应用四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介绍。并指出面对复杂场景下高光谱数据智能处理与地理学认知的应用瓶颈问题,迫切需要开展复杂自然场景地学认知机理、多模态数据协同、地表要素高精度解译、分布式开放服务框架构建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建立大规模多模态样本及地学分区数据集,构建通用智能处理系统和面向行业的智能精准应用平台,以推动高光谱智能解译技术创新发展及其工程化应用。
张兵研究员做主题报告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张永军教授做了题为“知识图谱辅助的遥感影像智能解译研究与进展”的特邀主题报告。张永军教授面对将知识推理和数据学习两类解译方法有机联合的研究趋势,提出了面向遥感影像解译的遥感领域知识图谱构建与进化方法,建立了顾及遥感成像机理和地理学知识的遥感领域知识图谱。在遥感领域知识图谱支撑下,以零样本遥感影像场景分类、可解释遥感影像语义分割以及大幅面遥感影像场景图生成个典型的遥感影像解译任务为例,研究了耦合知识图谱和深度学习的新一代遥感影像解译范式。结果表明,遥感知识图谱推理与深度数据学习的融合可以有效提升遥感影像的解译性能。
张永军教授做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彭建教授做了题为“城市热岛效应:演变与缓解”的特邀主题报告。彭建教授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热力学机理和城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基于城市热岛的时空格局、驱动归因和缓解策略(生态用地降温阈值、累积视角降温效应、冷岛连通网络构建)议题,结合自身研究案例,详细阐明了城市热岛效应与景观格局非线性关联机理、城市热岛效应与景观格局关联响应阈值和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的景观优化途径。
彭建教授做主题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张立强教授做了题为“基于时序知识引导的战争损毁监测方法”的特邀主题报告。他指出战争中被损毁的建筑数量远远少于为损毁的建筑,导致样本严重不均衡。因此,提出一种融合时空先验知识的时序样本,构建基于像素的TKDS-PtNet模型来检测不同类型城市基础设施和损毁状况,为探索利用中分辨率卫星图像进行战争损毁评估提供了可能性。同时,该方法还可用于调查自然灾害造成的城市损失。
张立强教授做主题报告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刘良云研究员做了题为“GLC_FCS30D:全球30米长时序地表覆盖动态监测算法与产品”的特邀主题报告。报告中,刘良云研究员围绕地表覆盖分类算法、地表覆盖产品以及地表覆盖动态更新研究等内容进行。从精细地表覆盖产品自动生产与更新的研究意义入手,针对全球 30 米精细地表覆盖制图,重点阐述了基于全球地物图像波谱库的定量遥感分类策略以及融合全时序变化检测和动态更新相结合的动态监测方案,并共享了最新发布的全球30米地表覆盖精细分类产品。
刘良云研究员做主题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李军教授做了题为“海上目标识别与监测:融合遥感与AIS数据”的特邀主题报告。针对Sentinel-2数据的时间滞后现象,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基于Sentinel-2和自动识别系统数据(AIS)融合的基于域自适应的目标关联新方法,称为移动船舶最优关联(MSOA),用于监测船舶的位置和航向信息,并在美国长滩港进行了测试。与传统方法相比,移动的船舶和尾流都能被更好地检测到,为基于异构数据融合的准确目标关联提供了新的视角。
李军教授做主题报告
分会场会议设置八个专题报告单元,涉及“城市遥感智能解译”、“城市热环境遥感”、“城市场景多模态协同遥感”、“城市遥感数据集及应用”等八项专题,分别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陈正超研究员、北京大学任华忠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李雪草教授、北京建筑大学刘祥磊教授、西北工业大学程塨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匡文慧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蒋卫国教授和广州星博科仪有限公司罗旭东高级工程师主持,39位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以及来自企业的行业代表在分会场作了学术报告,分享研究前沿与成果,带来行业需求和经验,为各领域技术合作与交流创造了契机,展示了“城市遥感”学科的多维进展,多方向、多领域的学术研讨促进了城市遥感科学研究的思维碰撞。
“城市遥感”学术研讨会为城市遥感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措施,为推动城市遥感学科发展贡献新技术和新方法,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得到《遥感学报》和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大讲堂”的技术支持,以及北京中天路通智控科技有限公司、中测瑞格测量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广州星博科仪有限公司、北京帝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方至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联合赞助。
会场高朋满座
分会场专题报告精彩纷呈
与会人员认真学习
热烈而开放的交流讨论
参展厂商向参会人员提供咨询
尽职尽责做好志愿服务